- 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0:15 点击次数:113
【场馆简介】
虢国博物馆是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。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、等级齐全、排列有序、保存完好的西周、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,总面积32.45万平方米。虢国墓地发现于1956年,规模之大、等级之齐全、保存之完好、出土文物之精美,在中国两周考古中极为罕见。它的发现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、墓葬制度,以及虢国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填补了虢国历史研究的空白。
图片
从1956年发现至今,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,出土文物近3万件。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、虢仲两座国君大墓,因出土文物数量多、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,连续两年被评为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之一,又被评为“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”之一。
【虢国简介】
虢“字最早出现于安阳殷墟甲骨卜辞,意思为双手奋力搏虎的象形文字。用虢取名,表明了作为西周初期分封的嫡亲诸侯国虢国人能征善战,并因其军事力量强大,功绩较多,受到周王室器重。虢国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。其开国国君是周文王之弟,武王的叔父。
图片
虢仲墓这座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,墓口长5.6米,宽4.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,长6米,宽4.6-4.8米,距地表深度为19.3米。 虢季墓这座墓为竖穴土坑墓,南北长5.3米,东西宽3.55米,距现地表深11.5米。葬具为三重,即单椁重棺,并有一结构复杂的棺罩,出土文物有中华第一铁剑、缀玉暝目和七璜组玉佩、铜、金、铁、玉、石、麻、丝帛、铜器和玉器等。图片
虢国(公元前9世纪-公元前7世纪),前后有五个,分别为东虢(河南荥阳)、西虢(陕西宝鸡)、南虢(河南三门峡陕州)、北虢(山西运城平陆)和小虢(陕西宝鸡市东)。西周末年西虢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与南虢合并。图片
公元前655年,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,灭亡了南虢国,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。”假虞灭虢,唇亡齿寒“的成语典故由此而生,并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-”假途伐虢“。虢国经济、文化发达,族人能征善战。国君多在周王朝中担任重要官职,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,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,对周王朝的兴起、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。
【假虞灭虢过程】虞国与虢国是“唇齿相依”的诸侯国。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将良马和玉璧送与虞国国君,恳请虞国借道讨伐虢国。虞国贤臣劝谏虞君不要因小失大,告诉虞君唇亡齿寒的道理,虞君则认为:不仅可以得到晋国献的宝物,而且还可以结交晋国。图片
晋国前后一共向虞国借道了2次:
第一次借道:公元前658年,虞国同意借道,晋国攻占了虢国的下阳(北虢国),便班师回朝,并且将获得的宝物,赠予虞国国君,使得虞国国君对于晋国借道这件事情不但降低了戒心,并且对自己之前的想法更加坚信。
第二次借道:公元前655年,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,尝到了甜头的虞君虽然心里还是有忌惮,但还是借道给了晋国,晋国灭掉了虢国(南虢国),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。将之前赠送的良马和玉璧全部拿回。【阳燧】阳燧是古代用于取火的工具,它依据虢国太子墓中的阳燧放大25倍制作而成。其背面中心是相连的猛虎图案,四周环绕着龙和鸟,这反映了虢国崇尚武勇的风气。图片
【基本展览】虢国博物馆基本展览有五个,分别是《虢国春秋虢国历史文化展》、《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》、《车辚马萧虢国大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》、《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》、《梁姬风韵--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》。【文物赏析】虢仲列簋、列鼎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列鼎一组七件,形制和纹样及铭文相同,大小相对依次递减。最大件:通高46.6cm、口径40.4cm、腹深22cm;最小件:通高26.2cm、口径25.8cm、腹深12.4cm。口微敛,宽沿,方唇,立耳,半球状腹,圆底。蹄足中段较细,下端逐渐外展而宽大,内侧有一道纵向凹槽。口沿下饰一周C形平目窃曲纹,腹部饰一周变形凤鸟纹,在两种纹样之间界以一道凸弦纹,耳外侧面饰有珠重环纹。内壁有竖款铭文二行五字,自右至左为:虢仲作旅鼎。由铭文得知,该组列鼎是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。图片
列簋6件,通高23.2厘米,口径19.3厘米,每个簋都有器盖,在盖子顶端还有喇叭形捉手,兽首状耳,鼓腹,圈足下方有矮支足,器盖与器身上装饰有窃曲纹和瓦楞纹。每件器物均带有铭文,有2行7字:“虢季作宝簋,永用”;或2行8字:“虢季作宝簋,永宝用”。大意是:虢季制作了铜簋,来保佑后世子孙。图片
虢国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剑(即玉柄铁剑)出土于虢国的虢季墓,其通长34.2厘米,柄长12.2厘米,剑身长22厘米,属西周晚期,集铁、铜、玉三种材质为一体,制作精美,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,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,被誉为'中华第一剑’。图片
(此图来源河南文物局官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虢硕父铜簠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。簠的用途与簋、盨相仿,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器具。图片
虢硕父簠是西周晚期,通高19、口纵25.2、口横30.6、腹深5.8厘米,其由形制相同的两个方盘扣合而成。底部有铭文三行十七字(含重文二字),自左至右竖款排列:“虢硕父乍(作)旅簠,其万禾(年)子子孙孙永宝用亯(享)”。这为研究虢国何时东迁、虢国墓地的起始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。虢宫父铜鬲(虢宫父)高12.8厘米、口径32.8厘米。这件盘外腹饰窃曲纹,圈足上饰垂鳞纹,盘内底铸有铭文:“虢宫父作盘,用从永征。”图片
梁姬铜罐(虢季夫人)梁姬罐出土于虢国墓地M2012虢季夫人墓内外棺之间,西周晚期,通高11.8厘米、口径8.1厘米、腹径9.4厘米、腹深6.2厘米,重0.75千克,器盖内铸有2行5字铭文,自右至左竖款排列为:(梁)姬乍(作)。根据该器物的铭文将墓主人定为梁姬。图片
凤鸟纹铜方壶(虢季夫人)凤鸟纹铜方壶出土于虢国墓地M2012虢季夫人墓地,方壶高48.6厘米,盖高13.8厘米,重10.3千克。椭方体,口微敛,长颈,垂腹,龙首衔环双耳,大圈足。图片
重环纹铜圆壶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6孟姞墓。图片
铜方彝(虢仲墓)铜方彝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,是一种长方形盛酒器,带盖、直口,四壁作弧线状,腹鼓出,圈足,盖及器身的四角与中部各有一条凸起的扉棱相对,盖正脊中间立一钮,呈四面坡屋顶样式,通体铭纹丰富,并以夔纹为主题纹饰。图片
虢仲铜盉(虢仲墓)虢仲铜盉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,铜盉通高24.2cm、长32cm。在铜盉器盖上方盘旋着一条龙, 龙头部有犄角,昂首前视,双爪着地,耳、目、鼻俱全。壶的底部有四个蹲坐的人形,双手背后托起盉身。壶的正背两面均饰有一对凤鸟纹,蕴含着“有凤来仪,凤鸣虢国”的吉祥寓意。图片
兽叔铜盨兽叔铜盨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6孟姞墓,铜盨器身呈椭方形,弇口,垂腹,兽首耳有螺角;盖可卸置,盖顶饰夔龙纹。通高20.4厘米,口长16.5-23厘米,腹深9.3厘米,盖深5.6厘米。这件盨器、盖对铭,共4行33字(含重文2字),自右自左为:兽(单) (叔)奂父 (作)孟姞旅;盨用 (盛) (稻) (穛)需(糯) (梁);加(嘉)宾用 有飤则迈(万);人(年)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。铭文大意内容是单国贵族为女儿嫁到虢国专门制作的陪嫁品。图片
编钟虢仲钮编钟和窃曲纹甬钟出土于1990年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,编钟一套8件,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钮钟,也是虢国墓中唯一与甬钟同出的套钟。图片
图片
盾牌图片
铜钺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图片
玉璧人龙合纹玉璧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国君虢仲墓,直径14.2cm、孔径6.8cm、厚0.4cm。质地为青玉,器身正背面纹样相同,均饰内外两层变形龙纹。人龙纹结合,象征人能乘云气,御飞龙。图片
龙纹玉瑗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图片
人龙纹玉璋人龙纹玉璋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,整器由一块完整的和田青玉雕刻而成,通长33.3cm、最宽14.9cm、厚0.7cm,是国家一级文物。出土时位于国君面部的内棺盖板上,最显要的位置,是墓主人显赫身份的信物。图片
人龙纹玉璋整体近似铲形,器身正背两面的纹饰相同,上部是屈膝蹲姿的侧面人纹,这是一个面目庄严的男子形象,向后梳起的发丝高高飘逸,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,人口微张,仿佛是在低声吟唱。中部向下装饰两条龙纹,一龙在人身下,一龙在人足下,龙身卷曲刚劲有力,仿佛要腾空而起。图片
此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的器形最大、最为厚重的单件玉器,造型独特,构思巧妙,纹饰精细,线条流畅,无论在形制、纹饰还是做工上,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制玉水平,其珍贵性不言而喻,对研究西周礼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,是虢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。人龙纹玉璜该玉璜长10.7cm、宽2.5cm、厚0.3cm,青玉,冰青色,玉质细腻,半透明。两端中部各有一圆形穿孔,双面饰龙首与人首组合纹样。图片
龙纹白玉璧龙纹白玉璧由和田白玉精制而成,出土于棺内殓衾之上。器身正背两面均饰变体抽象龙纹,线条流畅,制作精细,工艺考究,是先秦时期不可多得的玉器精品。图片
古代“天子佩白玉”是礼仪规制,有着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。但虢国作为周王朝的诸侯国,其国君却拥有龙纹白玉璧。专家认为,这块白玉璧当属周王室玉器,可能是周天子赏赐给虢国国君虢仲的。六璜联珠组玉佩西周六璜联珠组玉佩是出土于虢国国君M2009号墓(虢仲墓)。其玉料为和田玉,总长度达到140cm,单件玉器共计293件颗,分为上下两部分。图片
上部由一件人龙合纹玉佩、5件龙纹玉牌、2件玉管与两行六组的62件颗红玛瑙珠、8件红玛瑙管以及6颗料珠相间串联而成,它不仅具有装饰上的美化功能,而且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。是虢国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。虢国车马坑虢国车马坑此坑为长方形,坑底南北长15米,东西宽3.82米,深4.1米,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,战马10匹,由北向南排列。车为木质结构,独辕双轮,车上施漆,由车轮、车箱、车辕等部件组成,保存完整,形象清晰。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,马头朝北,排列整齐,系杀死后埋葬的。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。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、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,是我国发现的东西周相交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车马坑。图片
一号车马坑,是虢季墓的陪葬车马坑,是目前虢国墓地发掘最大的一座车马坑。所有车辆排列有序,即辕头朝北,车舆朝南,依次错列摆放。车辆全为木质结构。图片
二号车马坑,是虢季夫人墓的陪葬车马坑。坑内由西向东分为三排,共埋有19辆车子,均为木质结构。图片
三号车马坑,是虢太子墓的陪葬车马坑,目前仅清理坑内东侧部分车轮遗迹。图片
其它玉器赏析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